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物探院广域电磁法动态监测技术成功应用于老虎台矿 为矿山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刘镜竹 赵云 发布时间:2025-11-05 11:00:45 浏览量:876

       近日,由物探院承担的“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73003、73004工作面覆岩水文地质补充物探探查工程”项目取得重要突破。项目团队成功将广域电磁法应用于采动全过程的动态监测,首次实现对覆岩破坏与地下水运移规律的精准感知与全周期技术保障,标志着物探院在矿山安全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


直面行业难题 以技术创新破解安全生产瓶颈


       老虎台矿面临的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水害问题,是制约矿区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挑战。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加大,覆岩中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持续攀升,并与受采动影响的活化断层、离层空间相互贯通,构成复杂隐蔽的导水通道,传统探查手段难以实现有效预警。


开创技术新路径 实现“时空”维度精准感知


       面对挑战,矿井物探事业部组建专项团队,系统规划了自2024年8月至2025年10月的三期动态监测方案。项目首次将广域电磁法从“静态勘探”推向“动态监测”新阶段,通过在不同时间节点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观测,构建了覆岩电性响应的时序数据链,成功克服了季节变化对地表条件及数据稳定性的影响,高质量完成全部监测任务。

       成果显示,通过三期数据对比,可清晰捕捉到采动影响下断层区域电阻率呈现连续规律性变化。这一关键发现,不仅直观揭示了采动裂隙发育与富水性增强的动态过程,更为矿方精准圈定了水害防治的重点靶区,推动水害防控实现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预警”的战略转变。


树立行业新标杆 拓宽技术服务新领域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效破解了深部开采中的水害监测难题,更开创了煤矿动态物探监测新模式,为国内同类矿区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目前,该技术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其创新性与实用性获高度认可。

       下一步,物探院将继续秉持技术创新的核心导向,深化在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等方向的研发,持续提升综合技术服务能力,推动先进物探技术在更广泛矿山场景中落地应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与矿山安全生产持续贡献物探力量。



上一篇:物探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 物探院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次…

联系我们 | 隐私与安全

北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3号楼邮编:100070电话:010-81371813

地址:河北省涿州市范阳西路56号邮编:072750电话:0312-3684221 0312-3684962(业务合作)

京ICP备11081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