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物探院 “十四五” 科技成果丰硕 擘画 “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作者:刘莉彬 发布时间:2025-09-12 09:26:16 浏览量:320

     “十四五”期间,物探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优化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在制度建设、技术装备研发、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十五五”期间打造煤炭物探行业领军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回顾“十四五”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五年来,物探院致力于引领煤炭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发展,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出台一系列科技管理制度,形成了覆盖激励机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至成果转化的一体化制度体系,研发投入总额较“十三五”期间增长了近90个百分点。

       科研成果多点开花,成效显著。至今年9月,已完成科研项目76项,取得科技成果82项。在核心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方面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了六大技术体系及两项装备。其中包括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煤矿远程地震地质服务系统、煤层气“甜点区”地球物理预测、井下震电融合综合物探等核心技术,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出的“C-Seis高精度节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井下槽波地震采集系统”两项装备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注册获批中煤物探三维地震解释软件(C-Read V1.0)和中煤物探三维地质建模软件(C-Modle V1.0)软件产品证书,持续巩固原创技术策源地地位。初步构建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的物探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近千个项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参与建设了由总局牵头的“矿山透明地质与数字孪生技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技术支撑团队成员,平台建设方面实现突破。主持编写了由总局牵头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行业标准,已完成报批稿的编制。

       荣誉奖项硕果盈枝,捷报频传。荣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总局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授权专利164项,软件著作权28项,发表核心论文32篇,成果转化18项。2项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先进技术目录,5项技术获得煤炭工业协会成果推广,先后获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等,初步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科技收入源流活水,稳中快进,较“十三五”期间激增近300%,在经营收入中占比达12.3%,这一显著增长标志着投入与效益的双重飞跃。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项目——“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创新性地设计了观测系统,提出了小网格、高覆盖、全数字/宽方位观测方案,并发展了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还研发了高精度成像、多属性解释、反演预测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构建了全流程数字化勘探模式。这些创新显著提升了断层、裂隙、陷落柱及煤层厚度变化和岩性识别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精度,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共转化成果8项。自主研制的“煤矿远程地震地质服务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时通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管理和对比解译,最大限度地挖掘地质成果信息,并结合专家在线诊断系统,提供远程地震地质保障服务。该系统已在淮北矿业集团、中煤能源、华阳集团等30余座矿井的80余个工作面开展远程地质服务,累计为煤矿多释放煤炭产能近千万吨。自主研制项目——“井巷约束高精度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应用研究”,采用井巷约束下的实时动态速度建模方法,研发出适应煤矿特色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和流程。经过在淮南、淮北8个煤矿的应用,深度误差精度平均提高了0.5%以上,断层摆动误差从20米降低到10米以内,有效提升了断层的解释精度和准确度。成功转化了“煤矿采区智能化开采高精度动态三维地质精细建模技术研究”、“基于OVT域地震数据的煤层顶板裂隙预测技术”、“井下多波联合探测的应用”等10余项物探新技术成果。这些技术在安徽、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主要矿区的30多个煤矿采区得到应用验证,实践证明其在工作面选取、巷道位置确定、水害防治、构造预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大幅提高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效率。


展望“十五五” 全面推进技术升级与业务转型


       展望“十五五”,物探院将紧密围绕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全面推进技术升级与业务转型。

       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智能勘探 + 绿色透明矿山”的核心能力,构建精准、高效、绿色的“透明矿山技术与地质保障系统”关键技术体系。推进智能勘探技术升级,深度融合多源数据与安全监测系统、数字孪生技术,显著提升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测能力与精度,实现实时分析与精准预警,全面服务于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地质保障。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地质体检出率和刻画精度,推进煤系金属、煤系气及非金属矿产的协同勘查,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结合物探技术三年登高计划,组建万道地震采集等多支专业队伍,提升地质找矿及矿山安全绿色开采的服务能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上,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引领物探技术创新潮流,加速行业技术进步。建设全数字资料采集队伍与动态管理智能化系统,创建物探大数据中心,研发并推广矿山智能化开采高精度AI地质模型系统。

       持续深耕业务领域拓展。将从单一的勘探业务向“勘探-监测-治理”全链条价值服务转变,拓展广域化业务,提升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全流程中的参与度和价值贡献,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组建深部找矿、矿山透明地质技术支撑、先进装备研制和特色软件开发等科技团队,确保科研人员数量更加充足、专业素质愈加卓越,探索高端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及使用机制,为物探院的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十五五”期间,物探院将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全链条服务为支撑,持续引领煤炭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升级,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推动行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物探院以两项新软件产品引领煤炭物探数智化转型 下一篇: 筑牢安全防线 赋能高质量发展——物探院地勘分公司左则沟项目部安…

联系我们 | 隐私与安全

北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3号楼邮编:100070电话:010-81371813

地址:河北省涿州市范阳西路56号邮编:072750电话:0312-3684221 0312-3684962(业务合作)

京ICP备11081852号